查看原文
其他

中医绝招以情胜情

岐伯有道 2020-09-18


 点击上方"岐伯有道"可关注我们


   中医运用五行学说,采用取类比象的方法,将人体归纳为心肝脾肺肾五大体系,根据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不同特点,而将其具体归纳为某一脏的生理功能,即五脏生五志,其中喜(惊)为心之志,怒为肝之志,思为脾之志,悲(忧)为肺之志,恐为肾之志。当发生突发、强烈或持久的情志失调情况时,便也首先损伤有关的脏腑,也就是喜(惊)伤心、怒伤肝、思伤脾、悲(忧)伤肺、恐伤肾。中医还巧妙地运用五行的生克制化关系,提出了以一种情志去纠正相应所胜的情志,达到调节由这种不良情志所引起的疾病的独特治疗方法,也就是以情胜情疗法,有些人亦称为情志相胜、五志相胜、情志移遣疗法等。


  喜伤心  恐胜喜


   清代《冷庐医话》中,说到一江南书生在京考中状元,因过于高兴而发狂,大笑不止。一位名医看后对他说:“你的病治不好了,不过十天就会死的,赶快回家吧,迟了就来不及了。你回家路过镇江时,一定要找一位何医生再给你看看病。”同时写了一封信,让他面呈那位何医生。书生到了镇江,果然病就好了。医生的信中写有这样的话:这位书生“因喜极而狂,喜则心窍开张,不可复合,非药石之所能治。故以危言惧之以死,令其惊恐忧郁,则心窍闭,到镇江当已愈矣”。


  这是以恐胜喜的典型病例,因为喜为心志,恐为肾志,在五行中,心属火,肾属水,水能够克火,所以可用肾之志恐,来治疗心之志喜导致的疾病。医生也正是给状元造成病重将死的假象,以恐而治愈了他的“喜”病。


  思伤脾  怒胜思


   元代的《儒门事亲》一书中,记载了一位贵妇人,严重的失眠,历经两年不愈,诸医无策,擅长心理治疗的名医张子和,让病人的丈夫,“以怒而激之”,整天花很金的钱,只顾买酒喝,自得其乐,而对病人不闻不问,不给她买药治病,结果这位妇人怒中遏,一气之下,出了一身大汗,当天夜里便感到疲惫不堪而睡得很香,又过了八九天,食欲也好转了。


  这是一则以怒胜思的病案。因为思为脾志,怒为肝志,在五行中,脾属土,肝属木,因木能克土,所以可用肝之志怒,来治疗脾之志思导致的疾病。张子和也正是运用“惹其发怒”的手段,治愈了贵妇人的失眠症。


  悲忧伤肺  喜胜悲忧


   有一个人,因父亲骤然死亡而悲痛不已,之后便觉心痛难忍,逐日加重,药皆无效。张子和为其诊治时,恰巧有一个巫婆在场,张子和于是便自学巫婆的样子,取笑戏弄巫婆,来引逗病人,病人大笑不已,结果仅一两日,其心痛便自愈了。


  这是一则以喜胜悲(忧)的病案。因为悲(忧)为肺志,喜为心志,在五行中,肺属金,心属火,因火能克金,所以可用心之志喜,来治疗肺之志悲(忧)导致的疾病。张子和也正是以幽默的语言行为,来引逗病人大喜,而治愈了他的心痛。


  恐伤肾  思胜恐


   《续名医类案•惊悸》一书中记载了一个名叫沈君鱼的病人,整日害怕死亡,常感死期将临,后来找到了当时的名医卢不远诊治。卢不远先与病人交谈了一次(类似今日心理疏导疗法),病人心中恐惧顿时减轻许多,但翌日一早便又来求治,声称其占了卜,签上说其10天内就要死去,因此十分紧张,遂一早又来。卢不远便留他住在自己家里,病人觉得医生在身旁,便放心了许多,过了10天亦未死亡。后来卢不远又介绍他去找和尚练习坐禅,经过一百余日的闭目沉思之后,病人的恐死心理终于消除。


  这是一则以思胜恐的病案。因为恐为肾志,思为脾志,在五行之中,肾属水,脾属土,土能够克水,所以可用脾之志思,来治疗肾之志恐所导致的疾病。卢不远通过让病人深思,来认识分析恐死的症结,终于以思而治愈了他的“恐”病。


  怒伤肝  悲胜怒


   明代名医张景岳,一次诊治了一位因一时口角理屈,佯装发怒而昏厥“假死”的妇人。张景岳在确定其是装病后,便在其耳边,故意大声说其病情已非常危险,必须用艾条在其面部熏灸,才能治愈,病人因害怕火灼疼痛与毁了面容,而面露悲伤之色。张景岳接着又提出,可以先服汤药试一试,如果药到了咽喉就醒过来,则也可不用艾灸,后来妇人在服药时,药尚未到咽,便醒了过来。


  这是以悲来胜怒的病例。因为怒为肝志,悲为肺志,在五行中,肝属木,肺属金,金能够克木,所以可以用肺之志悲,来治疗肝之志怒导致的疾病。张景岳在解释上述病案时说:“子之玄秘,秘在言耳,亦不过借药为名耳,但使彼惧,敢不速活。”


  当然,严格地来说,情志相胜就是一种治疗方法,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,一般人也难以掌握,而且运用不当,反会导致另一种情志伤害,使病情加重繁杂。所以没有经过特殊培训者,不可盲目以此法来替人治病。但读者若能洞悉领悟了七情相胜之机制,而有意识地去调节自己的情绪,也未尝不可。比如气恼不能自控时,不如去想想自己经历过的苦难岁月;高兴过头之时不如想点令人恐惧的事情;忧愁乘袭之时,则应去想点高兴的事情;思虑难挥时不妨想想不快的事情;大恐之时,则当客观冷静地去沉思分析引起恐惧的原因等等,或许会很快使情志和平,防止七情过度变化对身体的进一步损害。


========== END ==========


人先天皆有不足,唯有后天多爱自己!

学习中医,一人学习,全家受益!——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!

重要的是 - 还可以传给子孙后代!


投稿邮箱: 53283977@qq.com


温馨提示: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,仅供大家参考学习,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。如有需要,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。

⊙版权声明:文章源于网络,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下面是你最爱的微信榜单, 家庭伦理道德思想, 中医知识, 国学传统文化, 并提供最新的免费公益传统文化培训, 开启幸福圆满人生...


快去关注吧,还等什么呢?!

如何关注

长按二维码,选择“识别图中二维码”即可一键关注。

②复制“微信号ID”,在“添加朋友”中粘贴搜索关注。

你本善良

jrbchm

▲长按二维码“识别”关注


国学传统文化,家庭伦理道德思想,性理疗,讲病治病,佛法


岐伯有道

yidaoyiruchan

▲长按二维码“识别”关注

学习古中医, 伤寒论经方传承

对经方有兴趣者,可加微信jrbchk交流


圣贤治要

daodeism

▲长按二维码“识别”关注

圣贤治世精要, 国学传统文化, 家庭伦理道德思想, 历史文化



改变我们眼中的世界


▲长按二维码“识别”关注

人从生下来的那一刹那,就踏上了回去的旅途,这中间的所有经历都叫命运,而所有的过程和感悟都是收获,这所有的收获都是补课,而生生世世的补课都是为了迈向涅槃! 当我们内心的世界改变了,我们眼中的世界就改变了,我们的世界也就改变了!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